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 文明靖江 正文

江苏靖江:传递时代强音 谱写为民初心

发表时间:2020-12-03 来源:靖江市文明办
 

    根本固者,华实必茂;源流深者,光澜必章。文化发展成果惠及人民、由人民共享,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,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。1983年,我们靖江市举办第一届文艺节,此后每年举办一届,至今已延续38年。经过多年的培育打造,靖江文艺节已日渐成熟,呈现出传统与现代相辉映、创作与服务相结合的良性发展状态,形成了“贵在长期坚持,好在广泛参与,重在服务中心,喜在硕果累累”的鲜明特色,成为群众共建共享文化事业的生动体现,有力推动了靖江文化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发展。

 

立足本土,让文艺节成为传承地方文化的新名片

    在多年的实践、摸索中,我们深刻认识到,文艺节不只是一场简单的节庆活动,它更应成为地方文化元素的集中展示、不同社会群体共同的精神家园。

多年来,我们始终将文艺节作为“弘扬传统文化、凝聚靖江精神”的文化品牌来打造。通过对地方文化进行挖掘、梳理和提升,创作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文艺节目,寻“根”续“脉”,在追溯地理之根、历史之根、人文之根的过程中,把握文化底蕴,理清本地文化脉络,记住乡愁。同时,将传统的水乡文化、宝卷文化、盆景文化、美食文化与现代靖江的人文风貌、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有机融合、充分展现,筑今日“靖江精神”“靖江品格”之“魂”。38年来,靖江文艺节一年一个主题、一届一个特色,从第一届的“五讲四美三热爱”到今年的“小康梦圆,美好生活”,从生动展现改革开放大潮中靖江的城乡新气象,到热情讴歌新时代靖江儿女砥砺前行的精神风貌,靖江文艺节始终坚持传递时代强音,传承传统文化。同时,每一届文艺节在节目形式、内容上也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相辉映的特色,既有荡湖船、舞龙灯、唱凤凰等传统文艺样式,又有群众歌会、书画影展、读书报告会、家庭文化展示、优秀剧目展演等现代艺术样式。这些作品以充沛的激情、生动的笔触、优美的旋律弘扬传统文化,凝聚靖江精神,引发了观众强烈的文化认同。

 

扎根人民,让文艺节成为群众展示才艺的大舞台

  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社会主义文艺,从本质上讲,就是人民的文艺。”一个成功的文艺节应该是公众热情得到最充分展示的盛会。靖江文艺节之所以能够保持旺盛持久的生命力,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就是让群众做文艺节的主人,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活动的主动性、积极性。

    坚持从群众中来、到群众中去,激发群众的文化创造活力,引导大家为文艺节集思广益、献计献策。用“政府搭台、百姓唱戏”的方式,把话筒递给群众,把舞台交给群众,帮助他们实现“人人都能当演员,个个都可做主角”的美好梦想。群众编、群众演、群众看、群众乐已经成为靖江文艺节的一大亮点。在文艺节“蝴蝶效应”的带动、引领下,靖江市业余文艺团队现已发展到100多支,歌舞队、秧歌队、腰鼓队、模特队、太极扇队、广场舞队、传统戏曲队等门类齐全,成为靖江文艺节的“主力军”。他们从身边的人和事取材创作,自编自排歌舞、快板、戏曲、小品等,不仅在“激情广场·爱国歌曲大家唱”和“欢乐金秋·激情马洲”群众广场文艺汇演、“乡情乡韵”文艺新作调演、“我欢歌·我快乐”业余文艺团队展演等文艺节专场演出活动中登台亮相,还走进农村集镇、城市社区、园区企业,为城乡群众送去精彩的演出。靖江文艺节成为集中检阅和展示靖江市群众文化节目创作成果的“大舞台”,活跃了广大市民群众的文化生活,体现了公共文化服务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宗旨。

 

共建共享,让文艺节成为高质量文化供给的主阵地

    一个好的节庆必然是普惠大众的,也必然是受到老百姓欢迎的。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品牌活动,靖江文艺节始终坚持面向基层、面向群众,开门办节、敞门看戏,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、幸福感。

    始终确立“群众的文化节日、百姓的艺术盛会”这一定位,倡导人文价值,体现公益情怀,确保所有演出均可免费观看,在“润物细无声”的文化熏陶中,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休闲、求知、审美的需求。我们在坚持政府主导、财政投入的基础上,加大文艺节的宣传推广力度,引导社会团体、企业和地方有识之士出资赞助文艺节,用于支持节目的组织排练、设备设施添置、文化活动室和小型文化广场建设等,为群众免费享受文艺节大餐提供有力支撑。我们坚持精心运作文艺节各项活动,推动文化资源向基层集聚、服务向基层拓展、活动向基层延伸。文艺节期间,巡演每到一处,群众们总是街头巷尾、田间地头奔走相告,亲朋好友相邀前来观看,有些忠实观众甚至追随演出团队辗转各地巡回观演。38年来,靖江文艺节期间累计深入城乡举办各类演出、展览1000多场,大型书画影展20多次,有10万多人登上了文艺节的舞台,观众约500万人次,文艺节成为靖江老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。

 

不断创新,让文艺节成为打造精品力作的大熔炉

    “诗文随世运,无日不趋新。”生活是文艺创作的不竭源泉,原创性是文艺作品的生命力所在。靖江文艺节作为全市性艺术节庆活动,要不断吸引群众、保持活力、扩大影响,就必须有源源不断的来自基层、源于生活的好作品、好节目作支撑。因此,我们将原创精神贯穿文艺节筹备、举办全过程,在思想上提炼、艺术上锤炼、制作上精炼,力争打造一批传得开、留得下的精品力作。

    鼓励和引导全市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一线,走进百姓生活,把握时代节拍,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,从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中,从生机勃勃的经济发展中,从日新月异的城乡变化中,激发创作灵感,挖掘生动素材,推出一批展现时代风貌、体现靖江特色、具有现实感召力的文艺精品力作,通过文艺节这个重要平台奉献给广大人民群众。致力营造积极健康、宽松和谐的氛围,提倡体裁、题材、形式、手段充分发展,推动观念、内容、风格切磋互鉴,使文艺节成为打造精品力作的大熔炉。自靖江文艺节创办以来,共推出地方特色鲜明、乡土气息浓郁的各类文艺作品上千个,在全国、全省获奖的作品近50个。其中混声小合唱《打豆号子》荣获第七届中国艺术节、第十三届群星奖优秀作品奖;男女声对唱《荡湖船》荣获全国第十五届群星奖、中国农民文艺会演金穗奖、江苏省第八届“五星工程奖”金奖;音乐作品《避雨》荣获全国少儿蒲公英比赛创作演出双银奖;小品《枣儿》荣获“中国曹禺戏剧奖”小品小戏一等奖;小品《配套成龙》、舞蹈《银絮情》、男声小合唱《扬子江渔歌》分别参加了第二届和第六届中国艺术节优秀群文节目展演;舞蹈《竹编》《东线第一帆》、小品《幸福的红丝巾》分别荣获江苏省“五星工程奖”。这些从文艺节园圃中孕育成长起来的文艺佳作,不仅极大地提升了靖江文艺节的层次和品位,也是靖江实施文艺精品工程、繁荣文艺创作、培育文化品牌的一个缩影。

(作者:中共靖江市委常委、宣传部部长史骥涛)